今天一大早起床,发现哈尔滨的糖葫芦可以免费送给南方朋友了。从去年,从几个自称“南方小土豆”的南方朋友晒了几张她们去哈尔滨旅游的照片开始,哈尔滨就吸引了很多南方朋友前往游玩。这不,从11月开始,哈尔滨就开始为南方朋友准备惊喜了。雪狐、戴上棉套的楼梯扶手、防滑楼梯、门口贴着“欢迎南方朋友进屋取暖”的各位商家,让在本地生活了几十年的朋友都感觉自己被区别对待了。
对于哈尔滨人来说,只有暖气可以将他们从瑟瑟发抖的状态拯救过来。不管零下几十度,不管风雪多严酷,只要推开任意建筑的大门,掀开笨重的军绿色挡风门帘,刹那间,立刻从冰窟般的世界穿越到艳阳高照的暖日。因此,哈尔滨的暖气是从每年10月开始,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。哈尔滨最近的最低温度已经降至超过-15℃,最低气温甚至接近了-30℃。这是啥概念呢,目前大部分家用冰箱的冷冻室温度为-18℃,钻进冷冻室可能比去哈尔滨暖和。可如此寒冷的天气却让无数南方人竞相追捧,情愿横跨大半个中国来此“过冬”。今年冬天,银装素裹的哈尔滨再次成为南方游客心仪的旅游目的地,他们带着对浪漫冰城的向往,早早便来到这里。
从哈尔滨到“尔滨”,从冰雪大世界到南方小土豆,哈尔滨旅游业突然就在2023年冬季火了起来。
南方小土豆
“南方小土豆”这一词第一次在去年12月26日登上热搜,是由一位旅游博主带火了。起初,她和几位朋友一起去哈尔滨旅游,看到哈尔滨人高马大,而自己和朋友就像手中的“土豆”一样矮小,模样可爱,所以称自己为“南方小土豆”。该词冲上热搜之后,有越来越多的南方朋友开始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在北方旅游的趣事,话题都为“南方小土豆”,比如衣架太高够不到,淋浴头太高够不到。该词与“东北糙汉子”形成鲜明对比,用来表达南方人勇闯东北的兴奋之情。
一来二往,南方小土豆就越来越更多人接受。圣诞节过后,哈尔滨的南方游客有了明显增多,还能经常听到出租车司机称呼南方朋友为“南方小土豆”。到元旦时,还有很多餐馆针对南方朋友饮食清淡、量少等特点,推出“小土豆”套餐,路边还有小土豆玩偶,不少私家车也贴着“欢迎南方小土豆到来”的标签,免费搭乘南方朋友。
由全国平均身高分布地图可以看到,从北方到南方,平均身高都是不断降低的,到了云南、四川、海南等地,男性身高甚至不足160。这些身高不足160的朋友到东北之后,身穿白色羽绒服,头戴小熊帽子,坐下时可以荡脚,还容易被认为走丢了的小孩子。
哈尔滨旅游爆火
相信大家对东北人都有一个印象,就是大方,社牛,热情。哈尔滨的爆火,是因为哈尔滨的人好,而且风景也好,服务也好。
哈尔滨免费接车的车,都是被迫转型的,这些车靠婚庆接车、商务接送赚钱,车队都是劳斯莱斯、迈巴赫等豪车。12月底是这些生意的淡季,而哈尔滨旅游爆火,很多南方游客在冰天雪地里打不上车,于是这些车队开始转型为免费接送车。
刚开始,这些司机拿着南方喇叭喊“免费接送南方小土豆”,但很多南方人都不敢上车。后来他们学会轻言细语,贴上接送标签,逐渐有客人敢上车了。
就连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都提出,要千方百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。为尽可能满足游客要求,哈尔滨可是下足了功夫:在多个网红景点推出“人造月亮”、“飞马踏冰”、“冰上游艇”等活动,并增设暖气休息室。作为东道主,哈尔滨市民也开始摆摊售卖冻梨摆盘、萝卜切片、用勺挖着吃的烤红薯、甜豆腐脑等符合南方习惯的美食。
人们都说:“尔滨,你让我感到陌生”。
南北方的诸多差异
既然提到了哈尔滨根据南方游客的饮食习惯推出定制化套餐,就不得不提提我很喜欢谈论的南北方差异。
每每认识一位南方朋友,在聊天的话题中,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种生活上的差异。
南方天气炎热,都是一天一洗,而且不搓澡。南方朋友来北方体验搓澡,有人吐槽当搓澡师傅将他的屁股掰开搓时,他的人生观就已经彻底崩塌了。也有人晒自己搓澡前后的皮肤对比,搓澡前是一身鸡皮疙瘩,还有干燥即将掉落的皮肤碎屑,而搓澡后,皮肤光滑的反光,如同被抛光了一样。
南北方也有诸多饮食差异。南方人吃甜豆腐脑,北方人吃咸的。南方人吃饺子之前在饺子馅内就放调料了,不蘸酱油,蘸醋、辣椒油,而北方人不在饺子馅内加调料,而是直接蘸酱油。南方的烤玉米是烤玉米粒,北方的烤玉米是烤一整个玉米。
南北方饭量也差很多。我问过的南方朋友,一顿只能吃不到十个饺子,而我一次能吃30个左右。南北方朋友一起去南方饭店聚餐,服务员送来一大碗米饭,北方朋友拿来就开吃,看得南方朋友一脸诧异。沟通后才得知,这一大碗米饭是给大家伙吃的,每个人拿一个小碗吃饭。
排队等餐,将左脚迈出去的或者呈三七步站着的是北方人,并腿站着的甚至蹲着的就是南方人。滑冰,刚上就摔倒的是南方人,而自带稳定系统的是北方人。
东北洗浴文化
东北有很多重工业基地,针对东北地区冬天高寒低温、天气干燥、在家洗澡不便的情况,很多大厂为了更好地引进和留住人才,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修建公共浴池,让职工可以洗个舒服的热水澡。哈尔滨在这一阶段也同样如此,此时的洗浴更像是集体经济下的一种福利。改革开放后,伴随市场经济的繁荣,哈尔滨街头也出现了私人浴池,并配有搓澡师傅。
进入新千年之后,哈尔滨的老旧澡堂逐渐升级变成金碧辉煌的洗浴中心,服务项目也越来越丰富。即便只是洗澡,也有泡、搓、按、蒸等选择,能让人舒服到飞起来。逐渐地,洗浴在哈尔滨逐渐从一种卫生习惯,演变为了一种消费模式。据统计,目前在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三省范围内,名称和经营范围含「洗浴」且经营状态为开业的企业,已有3万多家。其中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上的,有2000多家。而这3万多家洗浴中心里,有超过5000家位于哈尔滨。仅哈尔滨一地,就贡献了超过六分之一的东北洗浴中心,而且一个比一个豪华。以至于有哈尔滨人说,“你开车在城里面逛,长得最像五星级酒店的那个就是澡堂。”这种集按摩、饮茶、理发、美甲、餐饮、戏水、观影、健身、打牌、儿童游乐、K歌、住宿等于一体的娱乐集合体,逐渐让哈尔滨的洗浴文化自成生态。
“洗浴中心带够钱,不用出门”,随着这类主题短视频的传播,哈尔滨的“洗浴文化”也传播到了南方。于是,南方游客来到哈尔滨后,很多不是住酒店,而是拉着行李箱直接到洗浴中心办理入住。12月以来,几乎所有哈尔滨的浴场都被南方游客“包场”,现场热闹犹如春运火车站,坊间戏称为“南泥北运”。身材普遍高大的哈尔滨人,将这些来搓澡的南方游客亲切地称为“小土豆”——个子偏小,外皮脏脏。“小土豆”们也欣然接受,称自己洗澡就是“刮土豆皮”。与南方喜欢淋浴不同,东北洗浴文化的灵魂是那一池热气蒸腾的“回魂汤”,浸泡其中,足以让“冻秃噜皮”的人们感受到什么叫幸福感。风尘仆仆的“小土豆”们也让搓澡的大姨、大叔很有成就感,“这些南方人还挺下泥的!”这种“一键式抛光”的搓澡方式,也让“小土豆”们十分惊喜,感觉不仅从头到脚都呈现“卤蛋”般的光泽和颜色,仿佛“灵魂都被洗涤了一遍”。洗好洗透了,就能在迷宫般的洗浴中心去寻找自助餐厅、台球厅、游戏厅、休闲麻将馆、KTV、电影院……这些都是包含在不到200元的洗浴票价中,畅玩也畅吃饭。
今年,哈尔滨又有哪些不一样
11月,第一批南方小土豆抵达东北战场,与此同时,哈尔滨也在为欢迎南方游客,做着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。
在下水道上裹防滑布,设置临时取暖点,在楼梯扶手上裹上金丝绒布。设置新的网红打卡点,添加免费冰球、冰壶等娱乐项目,打造了冰雪辽宁舰。免费送糖葫芦,免费接送车,地铁座位加热,地板一天拖八百遍,垃圾桶被擦到抛光。原来哈尔滨的地铁一直有加热功能,只是这么多年了,一年都没开过。南方人吃烤红薯,大叔们给他们勺,而本地人只能直接吃。就连哈尔滨的动物们,也开始欢迎南方朋友们,东北虎、北极熊变得更加温顺。
一段长长的楼梯,在冬天结冰,曾有很多人在这里摔过跤。今年在这里路过,突然发现有工作人员在这里铺防滑布。这么多年了,终于体会到本地人的不容易了。上前询问工作人员,才发现这是给南方朋友准备的。那为什么只铺三层呢,那肯定是先拿本地人试试啊,既然你来了,就看看防滑效果怎么样吧。
哈尔滨,你真的让我感到很陌生。
近些年都开始注重游客体验,不过这把火最开始就是从尔滨掀起来的。
南北差异蛮大的 现在南方这边已经很冷了 估计北方更冷吧😂
秦皇岛目前-5℃,东北人表示还可以再冷点
哈哈,也想去哈尔滨看看。但一个人就还是放弃了
可以大家伙一起来呀,但是哈尔滨感觉不耐玩,都是抱着去看雪的心态去的
到了东北,搓起来~烤起来
是的,去东北必体验的就是搓澡
这个温度,感觉去了扛不住
好在路边到处都有可以休息的暖气室,累了可以歇脚
这倒是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了,暖气室算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吗?是政府统一建的?
有很多店家都可以进去歇脚,室内都有暖气的,并且哈尔滨今年为了招待南方来的游客,也设立了很多给他们歇脚的暖气室
我以前大冬天在练车场练车时,就有开着暖气扇的铁皮房,给我们学员休息
就去过吉林四平,真喜欢那边的洗浴文化,贼爽。
东北哪里的洗浴文化都不错的
东北的确是一个迷人的地方哈!别说南方小土豆了,我都想去,毕竟那么多雪。
如果专门想看雪就去哈尔滨,沈阳现在没多少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