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喜欢一切从简,包括最初设计这款主题一样,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多功能。但自己对开发的热爱远不止于此,这款主题就见证了我不断进步的过程。
记得刚开始学习前端的时候,感觉它和以前学过的面向对象语言很不一样,一切概念都是新的。当时学的几乎要放弃,转向其他编程语言了。后来凭借着对其他语言理解的进一步提升,我又开始捡起前端,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。我清楚地记得,当时建站,拿到别人的主题,会简单魔改一下,那时 AI 也刚火,还不会给出太复杂的代码。然后越往后越对前端感兴趣,慢慢接触到 Vue 框架,Tailwindcss,还有苹果的设计风格,让我感觉设计一款美观的人机交互界面真是再舒适不过了。别人看着舒服,自己也舒服。
话说回来,其实我这款主题迭代到现在,不断地在扩充新功能,某些页面其实已经非常陈旧了。本来设计的时候要简洁简洁再简洁,后来发现单纯的文字不能表达我的全部内容,于是相册分类、轮播图开始出现,然后就是替代了纯文本的卡片式关于页面,再然后就是更多正文的小组件,给枯燥乏味的文章阅读者提供点眼前一亮的感觉,最后就是性能优化。
其实之前设计关于页面的时候,就想要加一个关于本站主题的设计,但当时实在没有时间,就做了一个阉割版的关于页面。但其实就这样,关于页面也是花费了我不少时间。那时候刚学 Grid 布局,也可能还没学,只会 Flex 布局,代码可以说是非常冗余了。
前段时间我还打算将此主题开源,然后自己开始着手编写一个跟我毕设风格比较相近的主题,后来越做越感觉它和我想象中的效果不太一致。我的毕设可以说都是卡片和阴影,圆角矩形,文字用的是苹方。当时我们组的答辩老师还私聊我说“我们组打算给你推优”,我不是凡尔赛,我做毕设的时候只是想着尽力就好,管理系统可能拿不到优秀毕设,在毕设中检验一下对 Vue 框架的学习成果就好了。当时后端本来打算用 Java 写的,但是当时没时间学习了,就还是用了我最熟悉的 Flask 框架。不得不说,用 Flask 做一个小型的 API 真是方便。有的时候我要从远程主机下载一个文件,但是我不太会用,不知道怎么下载,我就用 Flask 搭建一个服务器,就能下载了。Python Web 框架都是基于 WSGI 和 ASGI 协议开发的,生产环境的服务器也都是用 WSGI 实现的,导致部署也很简单。
之后为什么又将此主题的开源取消呢,原因其实挺多的。第一就是这个主题花费我很多的心血,但有些人完全就是没有学习的态度,抱着三分建站的态度,文章质量也不高,会让我感觉很内耗。第二就是开源之后维护主题的耗费更多了,还要写文档,这那的,我还是不太想维护这些东西的。第三就是其实我不是很接受二开,如果你觉得设计很好看,可以仿照本站样式自己写一个,必要的话我也可以指导你编写,而不是拿着我已经写好的样式二开。我这个人还是很自私的,如果我觉得我做的东西很一般,比如我自己编写了一款主题练手,可以开源供大家使用;但是我如果我觉得我做的东西特别好,让自己特别满意,本意还是尽量满足自己需求的,所以会不太想分享。最近也没有什么伙伴管我要主题的文件分享,只有些许夸赞,反而让我神经没那么紧绷了,也可能大家都看到了本主题不开源的声明,望而却步。如果各位很喜欢本主题,我可以考虑一下从头写一个样式相近的,但是功能肯定不能一下子全包含,因为本主题已经迭代了几十个版本。然后可以开个投票或者 issues,看看各位最想要什么功能,我再往里添加。到时候说不定可以整几个收款码收个赞助。原谅我,我实在接受不了直接将本主题开源。也可能,为了减少前面我说的某类人群草草的建站态度,我可能会提高主题部署的门槛,比如让各位直接从源码动手。
说了这么多,还没说多少和标题有关的内容。
制作这个主页的动机是什么呢。
最近对同事搞的一站式 AI 很感兴趣,他用的应该是扣子平台。然后我也访问了其他 AI 平台的官网,感觉设计感很不错。还有一个就是浏览设计网站的时候,看到一个关于小红书 UX 改版的帖子,里面的设计风格我也很喜欢,于是就萌生了更改了主页的想法。正好这个首页的样式也已经很久了。
再然后就是关于本站生态的一些介绍。我现在有两个域名,一个继承了以前的 qi1.zone 域名,去除了很多我不需要的服务,只保留了我个人使用频繁的,部署在 Vercel 上,供自己查阅。至于本站,我想的是做一个生态统一的多个服务整合体,我记得我以前也说过。就是集个人首页、博客、照片墙、听歌的地方等等整合到一起,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,“一切从简”。我记得有人说本站主题统一度太高了,其实是我刻意设计的。当时我选了好几个设计风格,也是到处找样式,想办法将它们设计得统一一点。特别巧合的是,思源宋体仿佛和本站扁平简约的风格是天生一对,用了其他的字体都感觉索然无味。
设计这一版主页的时候,我基本上是总结了很多这段时间开发以来的所有用心之处。我想要的效果太多了,当时权衡了很多,找了很多官网参考样式怎么写,怎么拼到一起能够做好衔接和过渡,像当初写论文一样。
刚进入本站时,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大的英雄区。这个英雄区其实在关于页面就有了,仅用两个汉字占据整个屏幕。这个设计在前端非常常见,我个人既认同也喜欢这个设计,于是我就将它作为首页的第一个 section。
继续向下滑,出现的是建造本站的动机。我考虑的是从头至尾介绍一下我建造本站的心路历程,毕竟这么久,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地方介绍我这个站点。前几版的主页为坚持极简,也没有很多的文字介绍。
继续向下滑,就是本站的架构设计。现在 EdgeOne 和 Typecho 越来越为人熟知,我其实是可以将它们作为本站架构的一部分写出来的。中间的大图参考了我毕业设计中 PPT 的设计,就是用图来表示内容。我从哪里阅读过,说图传递的信息比文字多得多,此后我坚持使用这一设计。
继续向下滑,就是本站在设计中采用的具体方式。这个网站有很多我用心设计的地方,细小到无障碍、HTML 语义化标签、性能,当然更多的还是配色、布局之类的。同前节一样,我仍然秉承着“图比文字阐述的内容更详细”,每一点的右侧都配备了简单的图形,供用户简单参考。
再往下,就是本站最近更新的文章和图片了。这一点有一点参考风记星辰,并且我觉得这种卡片的风格很适合我这样的主页。
最后就是页面底部了,我用了个简单的“阅读更多”占位,引导读者点击其他区域。一般网站都会这样设计,光秃秃的主页,没有引导读者前往其他页面的设计,我觉得是非常枯燥的,毕竟这可以看作“博客官网”,而不是一个单单的个人主页或关于页面。
整个页面的内容是循序渐进的,刚开始是建站心路历程,然后是站点架构,采用的具体方式,最后引申到写了什么内容,并推荐读者阅读更多。
好了,说了这么多,给我最近开发时想分享的事情都说出来了。
不错确实简洁,我博客也是简洁风,邀请你互访,哈哈
确实很不错,做一个风格统一的界面其实挺废心血的,一直翻翻翻样式然后发现好的设计大家都在用了:),不开源倒是很正常的选择,维护麻烦,也容易混乱的到处都是。
不过我觉得,劫持右键菜单然后用作“站内搜索”其实很少用得上吧?怎么都在这样设计:[heo-滑稽被子]
这个我也是看别人的右键菜单有这个我也就加上了:[heo-滑稽狂汗]
不知道为啥,Mac显示的字体效果和Windows的字体效果两个极端……白天在公司用Mac看了之后感觉字体很惊艳,但是晚上用Windows看了之后发现远不如Mac的……也是醉了:[heo-捂脸]
Windows的微软雅黑感觉线条特别不协调,我是将Windows的字体都设成苹方了,观感好很多
其实开源了也并不是意味着全都自己做,可以让热心的网友帮忙修改和维护
也行,但是我还是想让自己做着自己舒服就行
我手搓了个纯CSS网站,蹭各种平台挂自己的东西(发视频放B站、灌水放微博、更新日志放公众号)于是很多东西都是用的超链接(可以说风格是相当的不统一:[heo-智慧的眼神])。
只不过吧... 个人博客的话,用VSCode改HTML好不优雅啊,博主们会像我这样写东西吗?还是说需要借助后端程序?
纯写HTML应该是没有的,据我所知,要么用一个CMS,要么用hexo那样的静态站点生成器,将Markdown转换为HTML
如果使用后端意味着必须引入JS,那我应该会很果断的放弃,因为我讨厌JS
我也喜欢这种简介风格的,华丽呼哨的太容易疲劳了
很漂亮的页面,学无止境
是的,学无止境,人生就是不断进步的
页面的确简洁
心中有想法改起来都还好,最怕心中没想法又想改,改来改去。
心中没想法就根本没法改,跟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
这主题漂亮,字体和颜色很舒服
感谢夸奖